廢竹變黃金!湖山社區修整保安林,傳承竹編好手藝
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與雲林湖山水庫的協會合作,在斗六湖山社區舉辦了一場別具意義的「竹藝課」。
為了讓森林更健康,他們首先整理了水庫旁的保安林,將過於老舊的竹子砍除,並種下新的竹子。接著,邀請當地的竹藝老師吳文淼,教導居民如何將這些砍下來、原本要丟棄的竹子,重新編織成實用的手工藝品。
這項活動不僅實現了「廢物利用」,更將傳統的竹編技術傳承下去,也為社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。
根據影片內容與新聞意涵,以下是對這項活動的詳細評分(滿分 10 分):
1. 環境 (Environment):9 分
-
讓森林呼吸: 老舊的竹子若不清理,會影響森林的健康。這次活動移除了老竹並栽種新竹,能讓森林新陳代謝,長得更好。
-
保護水庫: 維護水庫旁的樹林(保安林),能抓住泥土,對水土保持很有幫助。
2. 資源 (Resources):9 分
-
變廢為寶: 通常修剪下來的竹子會被當成垃圾丟掉。這裡將它們變成了編織材料,是「物盡其用」的最佳示範。
-
省錢又環保: 不需要去外面買材料,直接取用大自然的剩餘資源,減少浪費。
3. 人文 (Humanities):8.5 分
-
技藝傳承: 邀請在地的老師傅(吳文淼)教學,讓年輕一輩或居民學會傳統的竹編手藝,避免這項技術失傳。
-
社區凝聚: 透過大家一起上課、編織,能讓社區居民的感情更好,也創造了屬於在地的特色文化。